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?

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

成语拼音: hàng xiè yī qì
读音正音: 沆,不能读作“kēnɡ”或“kànɡ”。
成语易错: 沆,不能写作“沉”;气,不能写作“起”。
成语用法: 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
成语典故: 隋唐时,读书人要做官,都要经过科举考试。唐僖宗当政期间,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,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,来到长安应考。在众多的考生中,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,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,就等着发榜了。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。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,越看越觉得好,就把地录取了。发榜那天,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,非常高兴。按照当时的习俗,考试及第的人,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,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,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。发榜后,门生要去拜访恩师。崔瀣自然也不例外。崔沆作为座主,见到崔涩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;显得格外高兴。也真是巧合,“沆”“瀣”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。表示夜间的水气、雾露、于是,爱凑趣的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:“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”意思是,他们师生两人象是夜间的水气、雾露连在一起。
英语翻译: to act in collusion (idiom); in cahoots with; villains will look after one another
反义词: 志同道合、精诚团结、肝胆相照
近义词: 同流合污、狼狈为奸
成语解释: 沆瀣:指唐时的崔沆、崔瀣。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。
成语出处: 宋·钱易《南部新书·戊集》:“又乾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,谭者称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。”
成语例子: 皓东的敏锐活泼,和胜佛的豪迈灵警,两雄相遇,尤其沆瀣一气。 ◎清·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十四回
百度百科: 沆瀣一气,原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,后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。

沆瀣一气的造句

沆瀣一气

1、之前黄明黄大哥与你们有过沟通,我们可以沆瀣一气,共同来对付那个狗皇帝,只要我们同心合力实力和势力定会强大起来。

2、沆瀣一气,狼狈为奸,藏污纳垢,致使“污垢”越积越厚,这样势必给社会带来更大的不和谐。

3、我不信任那两个人,他们沆瀣一气,勾结在一起。

4、通过与政客沆瀣一气,他就能够通过商谈而获得他在在市场上永远无法得到的垄断地位。

5、这三个沆瀣一气的贪官,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,人们一提起他们来就咬牙切齿。

6、但一旦出现故障,冷空气热空气就沆瀣一气,集于一处,不冷不热的,弄得我的黄油化了,牛奶臭了,冻起来的蔬菜也烂掉了。

7、你是英雄,他是好汉,沆瀣一气,令人佩服。

8、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,就是因为这两人沆瀣一气,暗中勾结,挪用了公款。

9、这些官员和警察沆瀣一气,勾结起来坑害国家。

10、日本入侵者和伪军沆瀣一气,镇压抗日英雄。

11、肆南当地的军官早就与叛军沆瀣一气,连淮上和淮下两省直属于慧王的联军也在隔岸观火。

12、阎贵妃恃宠而骄,与马天骥、丁大全、董宋臣等奸臣勾结,沆瀣一气,预朝乱政,史称“阎马丁董”。

13、有些地方的三青团?被复兴社分子操纵?堕落成了特务组织?与军统?中统沆瀣一气?设立青年劳动营?关押?迫害爱国进步青年。

14、我觉得随着沆瀣一气的欢闹的高涨,他也变得越发端庄了。

15、又干符二年,崔沆放崔瀣,谭者称座主门生,沆瀣一气

16、这么说来,你们都是一群狗腿子,沆瀣一气,怙恶不悛,更像一群混饭吃的!

17、最可悲的事实是,从上倒下,印度很多警察都已经深深的泛政治化了,为了互相的利益与政客沆瀣一气

18、在过渡期间,布什总统说北朝鲜和伊拉克、伊朗一样沆瀣一气

THE END